新闻

新闻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> 新闻
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
时间:2018-12-13

一、总体就业情况介绍

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今年共有毕业生211人,其中本科生81人,硕士生113人(学硕53人,专硕60人),博士毕业生17人(含2名在职定向生)。至2018年10月,我院总体就业情况如下:

2018届毕业生中就业人数为129人,境内继续深造的学生有44人,境外深造的学生有38人。其中:

本科毕业生81人,其中国内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有38人,占本科毕业生的47%;境外攻读硕士的有30人,占本科毕业生的37%;就业的有13人(其中签约1人、签劳动合同1人、自由职业11人),占本科毕业生16%。本科生整体就业率(含升学)为100%。

硕士毕业生113人,其中出国出境攻读博士研究生的有7人,占硕士毕业生6%;国内攻读博士研究生的4人,占硕士毕业生4%。就业的有102人,占硕士毕业生90%。硕士生整体就业率(含升学)100%。

博士毕业生17人(含2名在职定向生),进博士后站2人,出国1人,就业14人。博士生整体就业率为100%。

全院2018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100%

2018届毕业生总体去向表(至10月)


二、毕业生就业行业分析

从就业行业来看,2018届毕业生就业比较集中的行业仍为金融行业,在金融行业就业的学生达到60人,占就业学生(129人)的47%,同去年持平。其次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,从业人数26人,占就业学生的20%,比去年的13%增加明显。近几年来,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越来越广,覆盖到社会半数以上的行业,说明经济社会对统计专业的需求比较旺盛

本科生就业的13名同学中,以自由职业为主,行业相对集中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,其它涉及到的行业有金融业、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、教育、公共管理、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

硕士生就业的102名同学,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业,达到54人,占硕士就业学生的53%,同去年持平; 其次是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,从业人数达到25人,占硕士就业学生的25%,比去年(21%)略有上升。其他涉及的行业有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、公共管理、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、教育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、卫生和社会工作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、农林牧渔业等行业。多数为金融业务人员、经济业务人员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。

博士生就业的14名同学,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教育业和金融业,从事教育行业的占36%,比去年(54%)有较大幅度减少;从事金融业的占29%,比去年略上上升;另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、公共管理、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、采矿业等行业。在这些行业中,多从事与数据分析相关的专业岗位。

2018届毕业生就业行业汇总表

从不同学历同学来看,本科生就业人数比往年(31%)有大幅下降,占本科毕业生的16%;硕士生以金融行业为主,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次之,这与近几年情况一致;博士生以教育行业和金融行业为主,但较之往年,博士从事的行业呈现出多样化趋势。

2018届硕士生分专业就业行业汇总表





从硕士生这个就业主体来看,各个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行业仍都以金融业和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,学术型硕士从事行业相对集中,应用统计专业硕士从事的行业更加广泛。


三、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

从就业单位的性质来看,企业仍是毕业生就业的重点,尤其是国有企业,以其较高待遇、较好福利吸引了众多的毕业生。不过近几年来,随着社会经济发展,其他性质企业的从业人数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。2018届毕业生在国有企业从业的有39人,占到就业人数的30%;在其他企业的从业人数达到 38人,占就业人数的29%,均与去年基本持平。

201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汇总表


另有在三资企业(10%)、机关(8%)、其他事业(5%)、高等教育(4%)、科研设计(2%)、中初教育(1%)等单位就业,还有13名同学选择了自由职业或到其他性质单位工作。


四、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

从就业地区来看,2018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相对集中,仍以北京为主,其次是广东和上海。在129名就业的毕业生中,在京就业的同学75名,占到就业学生的58%,与去年持平;在广东就业的16人,占就业人数的12%;在上海就业的有9名,占到7%。除上述3个省市外,选择到京外就业的同学明显增多,在东部、西部和中部就业的同学较为平衡,这与往年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有了较明显的变化,中西部优惠的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同学前往就业。

2018届毕业生就业地区汇总表





从不同学历来看,本科生以返乡为主;硕士的同学主要集中在北京、上海、广东及东部沿海城市;博士生主要集中在北京,但就业区域更为广泛了。


五、毕业生继续深造情况分

除选择就业外,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在境内外继续深造。本年度境内读研的同学有44人,占全体毕业生(211人)的21%。本科毕业生以在本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为主,有25人,另有7人考取北京大学,2人考取清华大学,还有4位分别考取了南京大学、南开大学、山东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,这与往年集中考取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有了明显的差异。硕士研究生有4人选择在本校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,有1名博士生选择本校进入博士生站。

2018届毕业生国内深造汇总表


本届毕业生共有38名同学出国出境学习,与往年比例持平,其中本科毕业生30人,硕士毕业生7人,博士研究生1人,占全体毕业生的18%。出国出境学生前往地区比较集中,以美国为主,共22人,占出国出境同学的58%;其次是香港,共8人,占出国出境同学的21%,其他同学分别前往英国、加拿大、新加坡、澳大利亚、法国、瑞典等国家攻读研究生。

多数学生前往世界排名前50的顶尖高校,哈佛大学、耶鲁大学、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、密歇根大学、卡耐基梅隆大学、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等。前往香港学习的同学集中在香港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,前往加拿大学习的同学集中在滑铁卢大学。

2018届毕业生境外深造汇总表



六、整体就业特点分析

一是尽管近几年就业形势严峻,但我院毕业生就业情况仍然保持不错的势头,除11名想继续考硕的本科同学表示暂时自由职业外,有就业意向的同学实现全部就业。

二是从就业行业来看,金融业仍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;因为专业更为契合、收入高,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到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,尤其是到腾讯、百度、新浪、京东等从事数据分析的同学越来越多。

三是从就业单位的性质来看,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企业中。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是毕业生的首选。也有一部分同学选择前往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。

四是从就业地点来看,仍然集中在北京、上海、广东三大省市,但受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影响,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改变观念,愿意回到家乡或前往中西部城市就业。

五是从毕业去向来看,不学生类别表现出不同的趋向。本科生主要仍然选择出国留学或国内继续深造,达到84%(2016届64%,2017届68%);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比去年有大幅下降。出国出境仍是本科生毕业的主要去向。硕士生以就业为主,就业质量较高;热衷于从事金融行业和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,倾向于选择到银行、保险、基金、证券、信托、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或公司工作,或者到百度、阿里、腾讯、京东等互联网公司工作。博士生主要到高等教育单位和金融机构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。


附1:本届毕业生就业的代表性单位

银行: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和海口中心支行、中国进出口银行、国家开发银行福建省分行及重庆市分行、中国建设银行总行、中国农业银行总行、中国光大银行总行、中国民生银行及信用卡中心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、深圳农村商业银行、亿联银行、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、中国银行总行银行卡中心、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等。

保险: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、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、中国平安保险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、建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、人保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、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。

证券基金等:中信建投证券、华泰联合证券、中信证券、山西证券、安信证券、国泰君安证券、云南国际信托、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、景顺长城基金、华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。

其他国企:中国五矿集团公司、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、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、中证资本市场运行统计监测中心、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、新华通讯社等。

三资企业: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、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、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、浙江融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、携城计算机技术(上海)有限公司、腾讯科技(深圳)有限公司、辉瑞(中国)研究开发有限公司、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、新浪微博、安永(中国)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等。

其他企业:新希望集团、北京一手科技有限公司、医渡云(北京)技术有限公司、北京搜狐新媒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、摩拜(北京)信息技术有限公司、北京学而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、百度在线网络技术(北京)有限公司、北京红孩子互联科技有限公司、北京融联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、广州腾讯科技有限公司等。

高等院校:北京信息科技大学、国家开放大学、北京工商大学、中国计量大学、新疆财经大学、安徽大学等。

党政机关及其它事业单位:云南省财政厅、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、苏州市委组织部、中共武汉市委组织部、中共西安市阎良区委组织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央外汇业务中心、上海证券交易所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、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、中国农业科学院、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等。


      附2:本届毕业生出国出境情况

美国:哈佛大学、哥伦比亚大学、耶鲁大学、杜克大学、宾夕法尼亚大学、埃默里大学、康泰尔大学、密歇根大学、南加州大学、卡内基梅隆大学、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、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、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、北卡州立大学、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等

英国:伦敦政治经济学院、曼彻斯特大学、萨塞克斯大学

香港:香港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、香港理工大学、香港浸会大学

其他院校:加拿大温莎大学、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、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、新加坡国立大学、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